1. 核心参数:精准匹配使用需求
这是选择的基础,直接决定设备能否满足日常作业。
额定载重量:根据日常运输货物的更大重量确定,建议预留 10%-20% 的余量,避免长期超载影响寿命。例如,常运 1.5 吨货物,可选择 2 吨载重量的设备。
升降高度:测量从地面到目标楼层或平台的垂直距离,确保升降高度覆盖实际作业范围,同时注意顶部预留一定安全空间。
平台尺寸:依据货物的外形尺寸(长、宽、高)确定,保证货物能平稳放置在平台上,且不超出设备安全边界。
2. 安装环境:决定设备结构类型
不同环境适用的货梯结构差异较大,需提前确认场地条件。
有无基坑:无基坑可选剪叉式,安装无需开挖地面,适合楼层间或地面装卸;有基坑可考虑导轨式,运行更平稳,占用空间更小,适合高度较高的场景。
空间限制:若作业区域宽度或长度有限,优先选择导轨式,其占地面积更小;若空间充足,剪叉式性价比更高。
室内 / 室外:室外使用需选择具备防雨、防晒、防锈功能的设备,例如配备防水电机和耐腐蚀涂层,避免恶劣天气损坏部件。
3. 安全配置:规避作业风险
安全是重中之重,需确认设备具备以下核心安全装置。
必备配置:防坠落安全锁、紧急停止按钮、超载保护装置、限位开关(防止超程运行)。
辅助配置:若涉及人员偶尔随行(部分型号允许),需额外配备安全护栏、联动门(门未关严无法启动);若在粉尘多或易燃环境,需选择防爆电机和控制箱。
4. 后续成本:关注长期使用性价比
除了初期采购价,后续的维护和能耗成本也需纳入考量。
维护便捷性:选择配件易采购、结构简单的品牌,例如主流品牌的剪叉式货梯,维修成本更低,响应速度更快。
能耗类型:液压式载重量大、稳定性好,但能耗稍高;电动式(丝杠、链条)能耗低、噪音小,适合对环保和噪音有要求的室内场景,可根据使用频率和成本预算选择。
品牌与售后:优先选择有资质、口碑好的品牌,确保能提供定期维护、故障抢修等服务,避免设备故障导致停工损失。